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ARM SVE 研讀筆記 Part-3 - Per-lane predication

在切入 ARM SVE 第二個特性 - Per-lane predication 之前, 讓我們先以 ARM 官方 SVE 範例程式為例, 說明 SVE 的  C/C++ 程式看起來會是怎樣的型態.

使用 SIMD Intrinsics 依然是性價比相當高的方式, 除了可以直接與 C/C++ 程式碼混合撰寫外, 也避免了直接使用 assembly 撰寫的曠日費時與難以除錯. 當然使用 SIMD intrinsics 的缺點是可攜性與跨平台問題. 這點就在先前文章多少提及, 在此就不綴述. 這裡讓我們以第一個範例來切入 SVE intrinsics 的使用

Fig. 1 - SVE  intrinsics 使用範例程式 double dot

Fig. 1 中的程式來自 ARM 官方 SVE intrinsics 的範例, 這當中有幾個重點:

  • 首先是第一行藍色標示的部份, "arm_sve.h" 的使用對 SVE intrinsics 是必要的
  • 在上一篇有談到 SVE vector type 型別的使用來宣告變數, 上圖中以草綠色標示
  • 如同一般的 ARM NEON 程式, 呼叫所需要的 intrinsic function, 這裡以暗紅色標示.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相較於 NEON intrinsics,  SVE 增加了 postfix 來做特定用途. 但多數基本功能, 都可以將 ARM NEON intrinsics 原有的名稱在開頭加上一個 "s" 並且移除用來判別處理 64/128-bit 寬度的 "q", 就可以索引到所需的功能. 例如, 原本做 float 型別的vector element 總和會使用 vaddvq_f32, 這裡就可以去搜尋到 Fig. 2 中所列出的 svaddv_f32
  • 最後是紫色標示的部份, 這也是本文要說明的 Per-lane predication, 在 ARM SVE 中新增了在 DSP SIMD 中常見的 Per-lane predication, 這能用來做更為細緻的控制, 來減少在程式撰寫中因 SIMD 限制而不得不以 scalar code 來處理的部份. 這個範例精簡地展示了 predicate 用在 SVE 中的 3 個 predication 特性 - 本文的 per-lane predication 與後續的Predicate-driven loop control and management 與 Vector partitioning & software-managed speculation.
Fig. 2 - 透過 NEON vaddvq_f32 能找到的 SVE intrinsics 系列

所謂的 Per-lane predication 功能是指在 SIMD 中在套用的操作上, 對於每個 lane 提供一個 bit 來做 active or inactive 的控制. 而 active lane 即表示需要直接套用所使用的操作. 對於 inactive lane 部份則有幾個模式, 這點會在稍候解釋.

Fig. 3 - predication 圖示

在 ARM SVE 的設計上對於多數 intrinsic function 都加入了 svbool_t 型別的參數 pg, 這即是用來作為 lane control 的 predication. 其基本概念如 Fig. 3 所示, 一旦該 lane predication 值為 1/true 的即表示該 lane 狀態是 active; 而若該 lane 的 predication 值為 0/false 的, 該 lane 狀態即為 inactive. 若 intrinsic function 沒有特別的 postfix, 那麼 inactive lane 則是維持原本的數值.

Fig. 4 - Predication register 對應 Vector register 的方式.

若對 Part-1 的內容還有印象的話, ARM SVE 的 vector register 為 128b 的倍數, 可為 128~2048b 的任何選擇. 而 predication register 為 16b 的倍數, 可為 16~256b 的任何選擇. 但 predication register 與 vector register 長度的關係是連動的. 一旦決定了 ARM SVE 中關於 vector length 的 LEN 參數, 就固定了兩者的長度. 這也表示 vector / predication 是以 8:1 的比例對應的. 對於 8b 以上的型別會有額外的 bit. 這時的選擇方式如 Fig. 4 所圖解的, 對於 16/32/64b 的 data types, 是以對應的多個 bits 之中最低位的 bit 來控制該 lane.
Fig. 5 - Predication 產生與操作的方式

到此可以輕易地理解, Predication 通常是用來處理 SIMD 中通常難以處理的 if/else 或是 switch case 等等的流程. 因此 predication 的產生最直觀的就是對應 C++ boolean type 中的許多 logical operations - 舉凡數值間各種比較運算 !=, ==, <, <= , >, >= 與 boolean type 間各類 !, &&, || 等等.

Fig. 6 - Inactive Lane 的模式

最後是 inactive lane 的動作, 依照所使用的 intrinsic function 共有 3 種, 也就是在一些 intrinsic functions 的名稱中在 data type 之後還可以看到 "_z", "_m" 或是 "_z" 的 postfix. 這是對於 inactive lane 模式的選擇. 使用了 "_z" 結尾的 intrinsic function 表示了希望 inactive lane 的數值填為 0; 而使用了 "_m" 結尾的 function 則是代表維持原本輸入的第一個 vector 參數並不做任何的更動; 最後是 "_x", 這表示不在意 inactive lane 的數值, 讓 compiler 去針對 compilation 參數(performance or code size)去作較佳的選擇( _z, _m 或是甚至不使用 predication ), 一旦使用 "_x" 的 intrinsic function 必須清楚地知道, inactive lane 當中並沒有預設或保證當中為何值.

下一篇將延續 Per-lane predication 來同時講述 Predicate-driven loop control and management 與 Vector partitioning & software-managed speculation.



沒有留言:

Chisel 學習筆記 - Scala 與 Chisel 基礎語法

標題為筆記, 但這篇比較屬於心得 延續 上一篇 的環境建立, 這次計劃藉由 Jserv 最新的 課程安排 來學習 Chisel, 當然個人目標是能夠按照 Jserv 的課程規劃在 期限之內 完成 Lab 3, 由於個人並非 digital designer (現在這年紀也算老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