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公司同仁邀請分享對 Halide 做介紹
於是基於 2019 的投影片做一點整理並增加一點常被詢問的資訊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初探 clang 14.0 中的 Matrix Type
在先前 Clang 14.0 的文章中提到 Clang 14.0 新增了 Matrix Type, 出於個人的好奇, 於是就開始動手玩了一下, 這裡先說結論, Clang 14.0 中的 Matrix Type 還是開發階段, 尚不太好操作. 這裡嘗試使用 Matrix Type 的應用是 Tiled Matrix Multiplication.
比較基準的 vector type 實作
首先是先前已經以 Clang Vector Extension 所實作的 float 型別 8x8 矩陣乘法
typedef float float8 __attribute__((ext_vector_type(8)));
void gemm_vec(
// buffer, stride
float *a, int sa,
float *b, int sb,
float *c, int sc
){
float8 vb[8];
for(int y = 0; y < 8; y++)
vb[y] = *((float8*)(b + sb*y));
}
for(int y = 0; y < 8; y++){
float8 vc = *((float8*)(c + sc*y));
float8 va = *((float8*)(a + sa*y));
for(int x = 0; x < 8; x++)
vc += va[x]*vb[x];
*((float8*)(c + sc*y)) = vc;
}
}
以 matrix type 實作的過程
接著是參考 Clang Matrix Type 的說明嘗試定義 8x8 的 Matrix Type:
typedef float float8x8 __attribute__((matrix_type(8, 8)));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定義的 matrix type 所宣告的變數, 類似於 vector type 內作為 1D array, matrix type 變數能作為 2D array 的語法來存取個別數值. 這裡定義好 float8x8 型別之後, 必須宣告變數並將 2D 資料載入, 於是會發現文件中並沒有說明如何載入資料! 這部份必須參考目前的 Draft Specification, 目前 Clang 僅支援 3 個 function:
M2 __builtin_matrix_transpose(M1 matrix)
M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T *ptr, size_t row, size_t col, size_t columnStride)
void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store(M matrix, T *ptr, size_t columnStride)
總之, 資料載入的方式有了, 那麼 column major load /store 的意義為何? 這主要是載入資料的順序, 參考 Wikipedia 關於 Row- and column-major order 頁面的圖解, 可以得知對於 column major load 的意義在於:
有點不太理解 clang 第一時間所支援的竟然不是 row major load / store. 然而使用 column major load store 的結果是所得到的 matrix 為原本所需的 transposed matrix. Anyway, 由於我們只有這個讀取方式, 所以我們先讀取原先 function 中的 a, b, c 矩陣:
float8x8 ma, mb, mc;
ma =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a, 8, 8, sa);
mb =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b, 8, 8, sb);
mc =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c, 8, 8, sc);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動些手腳來達成原本的 Tiled Matrix Multiplication, 首先我們原本要計算的資料為
C += A x B
然而這當中的 A, B, C, 透過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 所得到的已經是 transposed matrix (這裡我們用 A', B', C' 代表),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預先透過
__builtin_matrix_transpose 來轉回 A, B, C. 正確計算後能再轉回原先的 column major matrix 來存回正確的數值.
ma = __builtin_matrix_transpose(ma);
mb = __builtin_matrix_transpose(mb);
mc = __builtin_matrix_transpose(mc);
mc += ma*mb;
mc = __builtin_matrix_transpose(mc); //transposed again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store(mc, c, sc);
這裡使用了四次 __builtin_matrix_transpose, 僅僅是為了達到計算上正確的 C=AxB, 由於在回存時必須保持 transposed 狀態, 所以如果計算時能產生對應 C' 的資料即可, 於是我們可以這麼計算:
C'+=B'xA'
於是我們整個實作就可以簡化如下:
void gemm_vec(
float *a, int sa,
float *b, int sb,
float *c, int sc
){
float8x8 ma, mb, mc;
ma =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a, 8, 8, sa);
mb =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b, 8, 8, sb);
mc =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load(c, 8, 8, sc);
mc += mb * ma;
__builtin_matrix_column_major_store(mc, c, sc);
}
最後是編譯時要注意, clang 必須加入 -fenable-matrix 這個參數
以這種實作搭配 AVX2 在 Intel Core i5-8350U 測試, 對於 naive, vector type 與 matrix type 來測試用於兩個 512x512 matrix multiplication 的效能
因此 single thread 來執行 naive, vector type, matrix type 三種實作的時間分別為 129.9ms, 26.0ms, 27.0ms. 因此以 matrix type 可以得到十分接近的 vector extension 的性能, 但是實作上相當簡潔易懂.
到此許多人應該會關心 clang 未來是否支援 row-major 的形式? 個人認為是會的, 首先 Intel AMX 指令集所使用的即是 row major 的 load/store. 再者是在 2020 年 LLVM 開發者大會中 "Matrix Support in LLVM and Clang" 的演講的倒數第二張投影片 "Remaining Work" 明確標示了 Row-major support.
使用後個人想提的幾個 idea:
定義 matrix 的同時, 應同時定義出 row 與 column 的 vector 型別, 目前不知如何取得定義語法, 這裡暫時以 ".row_vec" 與 ".col_vec" 來表示. 也就是說當我們定義了:
typedef float float8x8 __attribute__((matrix_type(8, 8)));
那麼可以用此定義一併定義出對應用在 row 與 col 的 vector type (或是分開定義但是 compiler 偵測 vector length):
float8x8.row_vec vrow, vrow2;
float8x8.col_vec vcol, vcol2;
如此可以合併使用 vector extension 與 matrix type 來處理 row major 或是 column major 的數值設定:
float8x8 mat;
...
vrow = *((float8x8.row_vec*)ptr_row);
vcol = *((float8x8.col_vec*)ptr_col);
mat.row[1] = vrow; // set a row
mat.col[2] = vcol; // set a column
另外可以做 row vector 與 column vector 與矩陣相乘運算:
float8x8 mat;
...
vrow = *((float8x8.row_vec*)ptr_row);
vcol = *((float8x8.col_vec*)ptr_col);
vrow2 = vcol*mat;
vcol2 = mat*vrow;
2022年3月17日 星期四
Clang 14.0 將增加 vector extension built-in functions
由於 LLVM / Clang 14.0 發佈的接近, 近日就花了點時間看一下對於 vector extension 是否有相關的更新. 目前在 Clang 官方網站文件上已經可以看到.
Clang 14.0 中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新增的兩個部份
- Vector Builtins
- Matrix Types
Vector Builtins
vector builtins 主要能提供 compiler 明確使用對應指令來加速, 而這些不容易透過 C operator 來表示, builtins 分為兩類 elementwise builtins 與 reduction builtins
Fig. 1 - Elementwise Builtins 列表 |
Elementwise Builtins 本質上就是 Per-lane operation, 像是 __builtin_elementwise_max, 事實上透過先前分享過的 Clang ternary operator 就可以實作, 也就是說下列的 ternary operation:
vc = va > vb ? va : vb;
基本上等同於:
vc = __builtin_elementwise_max(va, vb);
事實上 elementwise builtins 並不限定於套用在 vector type, 基本的 scalar types 也可以.
Fig. 2 - Reduction Builtins 列表 |
Reduction Builtins 主要用在可以快速從 vector 中算出單一數值的結果, 舉凡像是總和(sum), 最大值(max)與最小值(min) 等等. 在 Clang 中還有特別的 - 所謂水平方向 AND / OR / XOR. 這對一些特別的應用很有幫助.
Matrix Types
由於現今新一代的 CPU 都加入了對於 matrix 操作加速的指令(Intel 的 AMX, ARM 的 SVE Matrix Extension 與 SME), 因此 Clang 加入 matrix type 也有助於更有效去使用這些.
在 Clang 中可以透過下列方式定義與使用 Matrix:
Fig. 3 - Clang Matrix Type 定義與使用範例 |
透過定義 Matrix Type, 能夠直接支援基本運算操作. 目前官方說明與範例中並沒有顯示與 vector 的互動. 但以目前的型態撰寫相關應用已便利不少.
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
ARM SVE 研讀筆記 Part-6 - Extended floating-point horizontal reductions 與 SVE/SVE2 optionals
這篇是系列文的最後一篇, 主要談兩個列於標題的項目.
Extended floating-point horizontal reductions
在討論 Extended floating-point horizontal reduction 時必須要知道 ARM 在 ARMv8 時增加了一些 instruction / intrinsic functions. 從官方的 ARM NEON intrinsics reference 可以查找出這次要討論的主角 vaddvq_f32 / vaddvq_f64. 這兩個 intrinsics 的目的在於把向量中所有 float / double elements 加總回傳. 雖然相當簡單, 但是 floating-point 的操作對於驗證有個很重要的議題 - order. 透過 reference 查找出此兩者, 可以得知在 ARMv8 是透過 FADDP 指令來達成的. 這個指令是將相鄰的成對數值相加. 從 vaddvq_f32 可以看出是利用兩個 FADDP 指令達成加總的目的.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少 instruction latency. 然而這樣的次序在驗證上需要特別處理.
Fig. 1 - SVE 同時提供了 floating-point in-order 與 tree-based reduction 處理 |
在 SVE 中同時提供了 in-order (由左至右) 與 tree-base (成對相加) 的作法. 如此可以取決於效能還是結果驗證從這兩者選擇. 在 ARM C Language Extension 可以看到下列的段落:
Fig. 2 - 兩種不同順序浮點數加總的 SVE intrinsic function |
依照先前說明轉換 NEON intrinsics 至 SVE intrinsics 的規則, 可以輕易的了解 NEON 中的 vaddvq_f32 對應的 SVE intrinsic function 為 svaddv_f32. 也映證了原有的方式是基於效能的 tree-based. 而新增加的是由左至右的作法是 svadda_* 系列. 而由於 in-order 的特性, 在執行上也較為沒有效率, 從 Arm Cortex-X2 Core Software Optimization Guide 可以看出 FADDP 與 FADDA 兩者有著相當大落差的 exec latency (也就是需要幾個 CPU cycle 才能產生所需結果)
SVE/SVE2 options
在 ARM 制定 SVE 的過程中, SVE 與 SVE2 各自有其核心目標, 這篇主要是說明 SVE 到 SVE2 制定上功能上的演進. 搭配 ARM A-Profile 網站與 ARM C Language Extension 文件閱讀會比較有感.
Fig. 3 - SVE Base functions |
SVE base 中建立了 SVE Programming Model 的基本需求. 基本上大部分的 intrinsic functions 都會落在這個類別.
Fig. 4 - SVE optional |
在 ARMv8.6 提出時對於 SVE 增加對 BFloat 16 與 GEMM 的支援. GEMM 上主要是能以 vector 來完成 8x2 & 2x8 (8bit) 或是 2x2 (floating-point) 的 Matrix Multiply. 詳情建議閱讀官方 Blog 介紹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 SVE option 的提出時間點 (ARMv9.1) 比 SVE2 推出的時間(ARMv9.0)還晚.
Fig. 5 - SVE2 Base 新增功能列表 |
將 SVE 列為核心功能是在 ARMv9.0 的事情, 當時是以 SVE2 的版本加入. 相較於一開始與 Fuji 合作於 A64FX 超級電腦核心的 ARMv8.2 中採用的 SVE 已有相當的時日. SVE2 很大的部份在補足 SVE 設計上的缺漏. 特別是在 SVE 中缺少的 data width widening & narrowing 的運算. 另外像是 while loop control 對於 decremental counter 的支援, 複數與大數的支援等等 ...
Fig. 7 - SVE2 optional 增加的功能 |
最後是 SVE optional functions, 這一部份主要集中於 Crypto 應用的部份. 透過這些指令可以加速 AES-128, SHA-3 與 SM4 的加解密應用. 另外是一個較大的 extension - SME. SME 基於 SVE / SVE2 提供了更有效處理 Matrix 操作的功能. 除了提供 outer-product engine 外也額外增加新的執行模式 - "Streaming Mode". 軟體實作可以藉由使用這個模式來支援更大的 vector length 與達到更高的 throughput. 詳情可以參考 ARM 官方 SME 介紹文.
至此大略介紹了 ARM SVE/SVE2 的功能與相關 extensions. 後續希望有機會在撰寫相關實務文章.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ARM SVE 研讀筆記 Part-5 - Gather & Scatter
在 Processor 中開始出現 Gather and Scatter 相關指令之前之前, 許多 Hardware IP 就俱備有 Gather & Scatter DMA. 像是由於影像處理的需求, 一些 DSP 就俱備 2D DMA, 許多商業市場上的應用 DSP 都俱備這種能力(e.g: CEVA, Cadence Tensilica, Synopsys Arch ...), 而因為近年的 ML 對於 Tensor 操作的部份, 所以像是 >= 3D 或是俱備更多操作彈性的 DMA 在這幾年之中都出現了. 而 ARM SVE 迎合這個發展方向與相關的應用, 在推出時也針對 vector loading 做了補強, 增加了 Gather & Scatter 的相關指令.
Fig. 1 - Gather & Scatter 示意圖 |
首先必須說明 Gather 與 Scatter 的意義為何, 這是兩個對應的動作. 所謂的 Gather 是透過硬體所提供的規則將指定不連續的資料於 load in 後整併為單一個 vector 的動作; 而 Scatter 則是一個反向的行為, 也就是將所指定的 vector 中的資料, 透過規則所指定的方式, 將資料存放到各個不連續的記憶體位置中. 以這樣的方式看來 ARM NEON 原本就俱備的 vld2/vst2, vld3/vst3 與 vld4/vst4 事實上也是一個規則固定的 Gather / Scatter 退化型操作. 然而 vldN / vstN 因為規則太過固定, 因此實用性還是有所侷限. (話說 vld3 其實相較 x86 的 SSE/AVX 對於 3-channel 的資料, 像是 RGB/YUV 等等的操作真的方便不少)
Fig. 2 - LD1 scalar base, vector offset 的例子 |
在 ARM 官方的文件 ARM C Ext. for SVE 中, 對於 Gather / Scatter 並非是匯整在同一個章節, 相對地這些是分散在 6.2 Loads 與 6.3 Stores 兩節中. 對於 Gather / Scatter 中提供不連續記憶體位置的方式有三:
- base only: 也就是每個 lane 使用對應 lane 指定的 address
- base + offset: 每個 lane 的 address 計算方式為: base + offset (in bytes) 的方式
- base + index: 每個 lane 的 address 計算方式為: base + index (of element) 的方式, 也就是位置計算是 index * sizeof(element)
Fig. 3 - AoS 與 SoA 的不同考量示意 |
而 2. 與 3. 當中的 base + offset/index 的組合有著 (scalar, vector) 或是 (vector, scalar) 的組合, 一共有 4 種類型. 從使用面向上來看這兩種有著不同的應用:
- scalar base + vector offset/index - 使用單一的 base, 搭配個別的 offset/index, 也就是說這適合單一起點的 structure of arrays 的方式
- vector base + scalar offset/index - 使用單一的 offset/index, 搭配個別的 base, 也就是說這實際上非常適合應用在讀取 array of structures.
Fig. 4 - Vector Address 計算的相關 intrinsic 說明 |
最後是輔助 Gather & Scatter 的 vector address 計算的功能, 在 ARM SVE 中提供了 ADR 以及 INDEX 這兩個指令, 前者提供了 per-lane 的個別計算, 後者是以 base 與 steps 兩個參數來規律地計算產生整個 vector (事實上這個 index function 也可以用在需要等差級數的 vector 時候, 像是 shuffle 這類的情況)
下一篇會進入 ARM SVE 研讀筆記的最後一篇 Part-6, 除了介紹最後一個功能特性 - extended floating-point horizontal reductions 之外也討論 SVE / SVE2 各自涵蓋的功能特性範圍.
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ARM SVE 研讀筆記 Part-4 - Predicate-driven loop control and management 與 Vector partitioning & software-managed speculation
Predication-driven loop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ig. 1 - Part-3 中使用的 ARM 官方 SVE 範例 |
事實上在 Part-3 的 ARM 官方範例中, 就已經展示了這個特性, 在 ARM SVE 中提供了 WHILELT 與 WHILELE 指令來作為遞增 for loop 中的 > 與 >= 的比較, 並產生對應所需的 predication 結果來處理在一般 SIMD 當中較不方便處理的 loop 結尾, 這是由於 loop 的結尾所需處理的數量很可能並非是 vector-size 的倍數, 而記憶體存取的位置也很可能並非 vector-size aligned. 在範例中可以看到使用了 svwhilelt_b64, 這即為 SVE 提供的 loop control / management 功能. 在 ARM SVE 中針對處理資料寬度提供了各自對應的 intrinsic functions:
- 8bit - svwhilelt_b8 / svwhilele_b8 / svcntb
- 16b - svwhilelt_b16 / svwhilele_b16 / svcnth
- 32b - svwhilelt_b32 / svwhilele_b32 / svcntw
- 64b - svwhilelt_b64 / svwhilele_b64 / svcntd
而在 ARM SVE2 中針對遞減 for loop 增加了 WHILEGT 與 WHILEGE, 很直覺地這是用來處理 loop control 中的 < 與 <= 的比較.
- 8bit - svwhilegt_b8 / svwhilege_b8
- 16b - svwhilegt_b16 / svwhilege_b16
- 32b - svwhilegt_b32 / svwhilege_b32
- 64b - svwhilegt_b64 / svwhilege_b64
Vector partitioning & software-managed speculation
在許多時候 buffer 的長度並非 vector size 的倍數, 這造成 vector load 的行為可能會超過 buffer 邊界, 或是要處理的資料的長度未知, 可能在處理過程中造成 memory fault 的行為. 而在讀取過程中, 可能有因計算需求的其他對應的 vector load. 對於這樣的需求, ARM SVE 導入了 First-Faulting 與 Non-Faulting vector load 的設計.
Fig. 2 - ARM SVE 使用的 register set |
在 ARM SVE 的 register set 中有著一個不起眼的 register - first-fault register (FFR), 其寬度與 predicate register 相同. FFR 的目的在於存放執行 first-faulting or non-faulting vector load 中每個 lane 成功與否的結果.
Fig. 3 - first-fault register 運作機制 |
而 first-faulting 與 non-faulting 的差異在於 first-faulting vector load 的 VLDFF1 系列指令中, 只有第一個 active lane 會產生造成例外情形的 memory fault. 而 non-faulting vector load 的 VLDNF1 系列指令按照字義上而言就是不會產生 memory fault 的指令. 此外, 無論使用 first-faulting 或是 non-faulting vector load 的時候, 在 FFR 中每個 lane 對應的值若事先已被設為 0 / false, 那麼該 lane 的結果將會是 unknown 狀態.
Fig. 4 - First-Faulting Vector Load 範例 |
在 Fig. 4 中為 ARM C Language Extension 對於 first-faulting 的範例. 一開始執行 SETFFR 之後, FFR 的所有值都會為 1/true, 接著連續執行三次 LDFF1 指令, 將指定資料讀取至 Z0 ~ Z3. 最後透過 RDFFR 指令將 FFR 的內容存放至 P3 當中. 而 P3 所存放的數值表示哪些 lanes 在 Z0 ~ Z3 當中皆為 valid 狀態. 此資訊對於一些不定數目但需要合併處理的情況相當有幫助.
3/21 - 感謝來自 FB 臉友 王北北 的指正, SVE 與 SVE2 支援的 WHILELT&WHILELE 與 WHILEGT&WHILEGE 一時不察寫反了, 已修正
2022年2月26日 星期六
ARM SVE 研讀筆記 Part-3 - Per-lane predication
在切入 ARM SVE 第二個特性 - Per-lane predication 之前, 讓我們先以 ARM 官方 SVE 範例程式為例, 說明 SVE 的 C/C++ 程式看起來會是怎樣的型態.
使用 SIMD Intrinsics 依然是性價比相當高的方式, 除了可以直接與 C/C++ 程式碼混合撰寫外, 也避免了直接使用 assembly 撰寫的曠日費時與難以除錯. 當然使用 SIMD intrinsics 的缺點是可攜性與跨平台問題. 這點就在先前文章多少提及, 在此就不綴述. 這裡讓我們以第一個範例來切入 SVE intrinsics 的使用
Fig. 1 - SVE intrinsics 使用範例程式 double dot |
Fig. 1 中的程式來自 ARM 官方 SVE intrinsics 的範例, 這當中有幾個重點:
- 首先是第一行藍色標示的部份, "arm_sve.h" 的使用對 SVE intrinsics 是必要的
- 在上一篇有談到 SVE vector type 型別的使用來宣告變數, 上圖中以草綠色標示
- 如同一般的 ARM NEON 程式, 呼叫所需要的 intrinsic function, 這裡以暗紅色標示.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相較於 NEON intrinsics, SVE 增加了 postfix 來做特定用途. 但多數基本功能, 都可以將 ARM NEON intrinsics 原有的名稱在開頭加上一個 "s" 並且移除用來判別處理 64/128-bit 寬度的 "q", 就可以索引到所需的功能. 例如, 原本做 float 型別的vector element 總和會使用 vaddvq_f32, 這裡就可以去搜尋到 Fig. 2 中所列出的 svaddv_f32
- 最後是紫色標示的部份, 這也是本文要說明的 Per-lane predication, 在 ARM SVE 中新增了在 DSP SIMD 中常見的 Per-lane predication, 這能用來做更為細緻的控制, 來減少在程式撰寫中因 SIMD 限制而不得不以 scalar code 來處理的部份. 這個範例精簡地展示了 predicate 用在 SVE 中的 3 個 predication 特性 - 本文的 per-lane predication 與後續的Predicate-driven loop control and management 與 Vector partitioning & software-managed speculation.
Fig. 2 - 透過 NEON vaddvq_f32 能找到的 SVE intrinsics 系列 |
所謂的 Per-lane predication 功能是指在 SIMD 中在套用的操作上, 對於每個 lane 提供一個 bit 來做 active or inactive 的控制. 而 active lane 即表示需要直接套用所使用的操作. 對於 inactive lane 部份則有幾個模式, 這點會在稍候解釋.
Fig. 3 - predication 圖示 |
在 ARM SVE 的設計上對於多數 intrinsic function 都加入了 svbool_t 型別的參數 pg, 這即是用來作為 lane control 的 predication. 其基本概念如 Fig. 3 所示, 一旦該 lane predication 值為 1/true 的即表示該 lane 狀態是 active; 而若該 lane 的 predication 值為 0/false 的, 該 lane 狀態即為 inactive. 若 intrinsic function 沒有特別的 postfix, 那麼 inactive lane 則是維持原本的數值.
Fig. 4 - Predication register 對應 Vector register 的方式. |
若對 Part-1 的內容還有印象的話, ARM SVE 的 vector register 為 128b 的倍數, 可為 128~2048b 的任何選擇. 而 predication register 為 16b 的倍數, 可為 16~256b 的任何選擇. 但 predication register 與 vector register 長度的關係是連動的. 一旦決定了 ARM SVE 中關於 vector length 的 LEN 參數, 就固定了兩者的長度. 這也表示 vector / predication 是以 8:1 的比例對應的. 對於 8b 以上的型別會有額外的 bit. 這時的選擇方式如 Fig. 4 所圖解的, 對於 16/32/64b 的 data types, 是以對應的多個 bits 之中最低位的 bit 來控制該 lane.
Fig. 5 - Predication 產生與操作的方式 |
到此可以輕易地理解, Predication 通常是用來處理 SIMD 中通常難以處理的 if/else 或是 switch case 等等的流程. 因此 predication 的產生最直觀的就是對應 C++ boolean type 中的許多 logical operations - 舉凡數值間各種比較運算 !=, ==, <, <= , >, >= 與 boolean type 間各類 !, &&, || 等等.
Fig. 6 - Inactive Lane 的模式 |
最後是 inactive lane 的動作, 依照所使用的 intrinsic function 共有 3 種, 也就是在一些 intrinsic functions 的名稱中在 data type 之後還可以看到 "_z", "_m" 或是 "_z" 的 postfix. 這是對於 inactive lane 模式的選擇. 使用了 "_z" 結尾的 intrinsic function 表示了希望 inactive lane 的數值填為 0; 而使用了 "_m" 結尾的 function 則是代表維持原本輸入的第一個 vector 參數並不做任何的更動; 最後是 "_x", 這表示不在意 inactive lane 的數值, 讓 compiler 去針對 compilation 參數(performance or code size)去作較佳的選擇( _z, _m 或是甚至不使用 predication ), 一旦使用 "_x" 的 intrinsic function 必須清楚地知道, inactive lane 當中並沒有預設或保證當中為何值.
下一篇將延續 Per-lane predication 來同時講述 Predicate-driven loop control and management 與 Vector partitioning & software-managed speculation.
ARM SVE 研讀筆記 Part-2 - Vector Length Agnostic (VLA)
個人認為 Vector Length Agnostic (VLA) 是討論 SVE 時必須先討論的特性. 談到這特性必須先了解多數的 SIMD 指令集都有固定使用的 vector width/length, 像是 intel 對於 x86 平台的 SIMD
發展過程, 從 MMX 的 64-bit 開始, 一路發展 SSE / 128-bit , AVX & AVX2 / 256-bit
到最近的 AVX-512 / 512-bit 每一組都有固定的 vector length, 但是即便使用相同的運算, 對於使用了不同的 SIMD instruction set, 這也必須對應到 CPU 內不同的 opcode. 因此使用舊的 SIMD instruction 的程式並無法受益於新一代 SIMD ISA 的好處.
而 ARM SVE 在制定時一開始就允許 IC 商能夠依照應用的需求的考量, 去配置硬體內的 SIMD vector length. 另外制定 SVE 專屬的 VLA vector type 與 intrinsics, 讓開發者能夠達到撰寫所撰寫的 ARM SVE 程式無需特別針對 vector length 改寫或重新編譯, 即可執行運作. 而 IC vendor 也能更為安心地藉由增加 vector length 達到效能增加而無需擔心程式的重新客製問題.
Fig. 1 - Vector Length Agnostic 的圖解與程式特性 |
類似於其他各 SIMD 指令集的 C intrinsics, 需要對應的 vector type 與 intrinsics function. ARM 對於 SVE, 也提供了對應的 vector type 以及 function 介面. 如 Fig. 2 中所列出的, 其 vector type 涵蓋了基本的 8/16/32/64-bit signed / unsigned int 與 float / double 等等, 然而還增加了 boolean, float16 與 bfloat16 等等新的型別.
Fig. 2 - ARM SVE intrinsics提供的 vector types |
然而這些 Vector types 與其他 SIMD intrinsics 所提供的最大不同是這些是 "sizeless", 也就是對於 compiler 而言, 這些 vector types 並沒有俱備任何 size 資訊. 於第一時間或許覺得沒大問題, 但是事實上 VLA 帶來了許多在語言特性以及工具使用上的限制:
Fig. 3 - Sizeless 帶來的實務限制 |
如 Fig. 3 所列出的, VLA 帶來的限制主要都是因為缺乏 size 資訊造成需要此資訊的語言特性使用的限制. 這些包含了無法去使用 sizeof / alignment, pointer arithmetic. 比較不直覺的像是無法作為 union / struct / class 的 member field 與宣告用來存放的 STL container , 另外無法成為 exception handling 中 throw / catch 機制的 object. 最後是 lambda 中 capature 機制無法 capture by value. (但是能夠使用 capture by reference )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Halide 實務心得 5
在實作影像處理演算的過程或是實務的功能整合中, 都圍繞著 Halide::Runtime:: Buffer 的使用. 有時難以避免需要初始化預設值或是從其他 Buffer 物件複製資料. 這些可以透過 Buffer::fill() 或是 Buffer::copy_from 來做基本的填值處理.
對於一些相當 routine 但是卻又需要計算的部份, 通常會透過 loop 來走過每個座標, 甚至每個一個 value. 像是做簡單的 gamma correction 可能就會做這樣的動作:
Buffer<uint8_t, 2> src = Buffer<uint8_t>(w, h);
...
Buffer<uint8_t, 2> dst = Buffer<uint8_t>(w, h);
for(int y = 0; y < dst.height(); y++){
for(int x = 0; x < dst.width(); x++){
for(int c = 0; c < dst.channel(); c++){
dst(x, y, c) = gamma(src(x, y, c));
}
}
}
或是可能是格式轉換 (像是 RGB <-> YUV 或是這裡的 Demosaic):
Buffer<uint8_t, 2> src = Buffer<uint8_t>(w, h);
...
Buffer<uint8_t, 2> dst = Buffer<uint8_t>(w, h);
for(int y = 0; y < dst.height(); y++){
for(int x = 0; x < dst.width(); x++){
uint8_t r, g, b;
demosaic(src(x, y), r, g, b);
dst(x, y, 0) = r;
dst(x, y, 1) = g;
dst(x, y, 2) = b;
}
}
一旦數量很多, 或是 dimension 很大一一撰寫 loop 除了費時費力外, 也讓 code 不易維護與可讀性不佳. 對於這種問題, Halide 透過了 C++ lambda 的方式能夠簡短地處理, Halide Buffer 提供了兩個在其官方教學沒有提到的兩個實用的方式: for_each_value 與 for_each_element :
對於 Gamma 的例子可以簡短地改寫為:
Buffer<uint8_t, 2> dst = Buffer<uint8_t>(w, h);
dst.for_each_value([&](uint8_t &dval, uint8_t &sval){
dval = gamma(sval);
}, src);
而對於像 demosaic 的例子則可以改寫為:
Buffer<uint8_t, 2> dst = Buffer<uint8_t>(w, h);
dst.for_each_element([&](int x, int y){
uint8_t r, g, b;
demosaic(src(x, y), r, g, b);
dst(x, y, 0) = r;
dst(x, y, 1) = g;
dst(x, y, 2) = b;
});
這樣的作法也適合套用在一些特殊的初始化.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How to make "Dark mode" listed in Facebook APP on Android Tablet
Hope this article would be helpful for some people.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ARM SVE 研讀筆記 Part-1 - ARM SVE 基本概述
Fig.1 - ARM SVE vector register 與 NEON register 關係圖. |
Fig. 3 - 總結 ARM SVE 的重大特性 |
個人統整認為 SVE 的主要特性有 1(個人認為應該加入) + 5, 分別是:
- Vector Length Agnostic (VLA)
- Gather-load and Scatter-Store
- Per-lane predication
- Predicate-driven loop control and managment
- Vector partitioning for software-managed speculation
- Extended floating-point and bitwise horizontal reductions.
後續陸續將這些心得一一分享. 下一篇將介紹說明 Vector Length Agnostic (VLA)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Halide 實務心得 4
這陣子因為同事在弄 Hexagon DSP 且需要實作 Laplacian Pyramid 來完成所需功能, 由於這是 Halide 當初推出時 paper 內說明的範例, 所以搜尋了一下檔名, 建議他參考 Halide git repo 內的 Laplacian 範例.
今日與演算開發者開會討論時, 這位同事建議演算開發者考慮去使用 Halide language, 並且以當中的 downsample 為範例解說給演算開發的同事聽. 這時我注意到了 downsample 中有著先前沒看過, 另外也沒在任何 Halide 文件 / 教學文件提到的東西:
using Halide::_;
最有趣的是透過使用 "_" 所實作的 downsample Funciton:
Func downsample(Func f)
{
using Halide::_;
Func downx, downy;
downx(x, y, _) = (
f(2 * x - 1, y, _) +
3.0f * (f(2 * x, y, _) + f(2 * x + 1, y, _)) +
f(2 * x + 2, y, _)
) / 8.0f;
downy(x, y, _) = (
downx(x, 2 * y - 1, _) +
3.0f * (downx(x, 2 * y, _) + downx(x, 2 * y + 1, _)) +
downx(x, 2 * y + 2, _)
) / 8.0f;
return downy;
}
很明顯地, "Halide::_" 是用來處理 function 內 argument / dimension 不定數量的問題. 然而詳細的使用應該有正式的解說, 經過搜尋後發現在 Halide 文件中的 Var 當中, 這個功能稱為 Implicit Variable Constructor. 文件中的解釋為: "Implicit variables are injected automatically into a function call if
the number of arguments to the function are fewer than its
dimensionality and a placeholder ("_") appears in its argument list.
Defining a function to equal an expression containing implicit variables
similarly appends those implicit variables, in the same order, to the
left-hand-side of the definition where the placeholder ('_') appears." 這也就是說在 function 呼叫若使用了 "_" 在參數 list 中 , 一旦參數的數目少於函數所需參數, 將會自動對應遞補足. 透過使用 implicit variable "_" 來定義一個函數, 這表示函數有著以 "_" 出現所代表的參數 list.
透過 implicit variable constructor 如此可以無論傳進的 Func f 有幾個參數, 像是對於影像處理的函數而言, 最前面兩個參數能固定被使用作為座標的 (x, y), 而對應的維度在處理時將直接補足對應. 因此無論純 2D 黑白影像可以套用外, 3D (有3個參數, 分別為 Width, Height, Channels) 的 RGB / RGBA / YUV444 等等影像都可以直接套用這個 downsample 來處理, 更重要的是參數更多的更高維度資料都可以因此而透過單一實作來處理. 另外應可以搭配 RDom / RVar 來使用, 像是上述程式碼中的 downx / downy 的範圍, 搭配 RDom 來使用, 應該能實作出更為簡潔的 Func 表示方式.
在 ARM 平台上使用 Function Multi-Versioning (FMV) - 以使用 Android NDK 為例
Function Multi-Versioning (FMV) 過往的 CPU 發展歷程中, x86 平台由於因應各種應用需求的提出, 而陸陸續續加入了不同的指令集, 此外也可能因為針對市場做等級區隔, 支援的數量與種類也不等. 在 Linux 平台上這些 CPU 資訊可以透過...
-
現今對於 Daily Linux Developer / User 面對不同程式/開發版本環境感到很頭疼, 常常疲於 執行舊版程式需要安裝舊版本 Library, 設定 RPATH / LD_LIBRARY_PATH 開發需求建立不同的版本 SDK 開發/執行環境, 在較舊系統...
-
這版是新增預約錄音前的整理版本 本版本開始產生 .deb file 新功能為 斷線偵測, 自動重新連線(基本錄音功能顯示STOPPPED) source code: HiRadioTray_20091010-2.tgz Ubuntu 9.04 x86 deb package: H...
-
HiRadioTray 20100109 檔案連結: HiRadioTray_20100109_ubuntu910_i386.deb 1. 根據 Hinet 更動了 mms 取得方式 2. 修正 奇美古典音樂網 格式 3. 修正更新功能 由於個人疏忽, 20091010版無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