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年前的拙作"到底 Google Android 是甚麼"一文中提到
Google Android 建構了標準 library 環境與使用Dalvik VM是相當聰明的規劃
相較於WinMobile 與 其他Embedded Linux Distribution而言,
Android這樣的系統特性使得在硬體平台轉換時, 依然保有長期累積的應用軟體資源
當時已可看出Android的架構並非依附在特定硬體平台上.
這樣的特性對於系統與SoC廠商這都是樂觀其成的事情, 特別是使用非ARM Processor的廠商
而這個效應正逐漸發酵中, 繼Android移植到MIPS後
近日LinuxDevices.Com上的新聞顯示現在也已經移植到PowerPC
可以遇見的是, Android 平台的優勢會漸漸浮現
同樣面對多元的硬體平台, 然而Microsoft 由於 Wintel 的成功經驗
預期相同的策略能夠在手持式平台市場複製
在Handheld Device上 Windows Mobile 硬體平台上決定限制使用ARM平台
雖然以此解決了硬體平台多元的問題, 如此的決策也造成了硬體的排他性
並非根本解決軟體相容性問題, 而相對地也同時樹立了非ARM平台業者的敵人
另外在 1.6 版發佈的一個半月後, Android 2.0 釋出了
在功能的改進與新增上有不少的更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在 ARM 平台上使用 Function Multi-Versioning (FMV) - 以使用 Android NDK 為例
Function Multi-Versioning (FMV) 過往的 CPU 發展歷程中, x86 平台由於因應各種應用需求的提出, 而陸陸續續加入了不同的指令集, 此外也可能因為針對市場做等級區隔, 支援的數量與種類也不等. 在 Linux 平台上這些 CPU 資訊可以透過...

-
現今對於 Daily Linux Developer / User 面對不同程式/開發版本環境感到很頭疼, 常常疲於 執行舊版程式需要安裝舊版本 Library, 設定 RPATH / LD_LIBRARY_PATH 開發需求建立不同的版本 SDK 開發/執行環境, 在較舊系統...
-
這幾年個人在影像處理程式優化的領域打滾, 如果問到感到棘手的工作, floating point 的處理應該可以排上很前面的名次 在許多演算來說由於同時對於 precision 與 dynamic range 的需求, 因此在計算過程中對於浮點數的使用是非常常見的 (若要避免...
-
曾提過 許多的 OpenCL 的 wrapper 都不重視 Image 這個型別, 僅僅提供 Buffer 的物件, 這樣的作法除了錯誤地認為都僅只是 memory buffer 外, 忽略了 GPU 架構設計上的本質是相當可惜的. 在 CPU 上 memory a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