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得長時間在Windows下寫程式, 所以又做了editor的survey
吃寫程式這行飯的人, 因為必須長使間使用code editor
對於用來編寫程式的環境, 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偏好和選擇
個人很羨慕我相當好的朋友, 在碩士期間習得vim大法, 搭配tag, cscope
在windows上有gvim, 回泛Unix環境也如魚得水, 各種環境應該對他都不是問題
很可惜, 個人沒有這麼勤勞去學習, 只會用用簡單的GUI Editor
很多人都習慣使用Source Insight 或是微軟的 Visual Studio環境
個人盡量不去使用非法軟體, 而又不想被綁在M$的牢籠中
因此多半是靠著Makefile + Scite作為主要開發環境
想學已久的cmake也還沒開始啃 ^^;
而對於初學者以及一些Programmer而言
整合開發環境(IDE: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是不可或缺的
長久以來, 我一直都停留在Eclipse/Anjuta/KDevelope的印象
也或許因為疏於注意, 這類工具我從來沒有好好學習和使用過
近日看了看Wiki的IDE比較表, CodeLite/CodeBlock倒是相當吸引我的興趣
看來是該找時間把 cmake/eclipse/(codelite or codeblock) 好好地學一學
對了, 還有QT近日最新力作QT Creator, 看來也是不錯的工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在 ARM 平台上使用 Function Multi-Versioning (FMV) - 以使用 Android NDK 為例
Function Multi-Versioning (FMV) 過往的 CPU 發展歷程中, x86 平台由於因應各種應用需求的提出, 而陸陸續續加入了不同的指令集, 此外也可能因為針對市場做等級區隔, 支援的數量與種類也不等. 在 Linux 平台上這些 CPU 資訊可以透過...

-
現今對於 Daily Linux Developer / User 面對不同程式/開發版本環境感到很頭疼, 常常疲於 執行舊版程式需要安裝舊版本 Library, 設定 RPATH / LD_LIBRARY_PATH 開發需求建立不同的版本 SDK 開發/執行環境, 在較舊系統...
-
這幾年個人在影像處理程式優化的領域打滾, 如果問到感到棘手的工作, floating point 的處理應該可以排上很前面的名次 在許多演算來說由於同時對於 precision 與 dynamic range 的需求, 因此在計算過程中對於浮點數的使用是非常常見的 (若要避免...
-
曾提過 許多的 OpenCL 的 wrapper 都不重視 Image 這個型別, 僅僅提供 Buffer 的物件, 這樣的作法除了錯誤地認為都僅只是 memory buffer 外, 忽略了 GPU 架構設計上的本質是相當可惜的. 在 CPU 上 memory a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